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军事>正文

国家扶贫日丨迷彩身影,奋战脱贫攻坚战场

时间:2020-10-17 10:34:42

迷彩身影,奋战脱贫攻坚战场

■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晏 良 李国涛

今天,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。

今年的国家扶贫日,节点特殊,意义特别。今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既要做好脱贫攻坚“必答题”,又要做好疫情应对“加试题”;既要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,又要巩固现有脱贫成果。

在此节点,国务院扶贫办表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和获奖单位。其中,来自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2名个人和1个单位受到表彰。他们是人民子弟兵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秀代表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广大官兵情注老少边穷地区,特别是“三区三州”等深度贫困地区,交出一份深情的扶贫答卷——截至今年5月底,全军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。

“其作始也简,其将毕也必巨。”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广大官兵必将继续投身脱贫攻坚一线,摘帽不摘帮扶,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。

——编 者

贡献奖获得者次仁巴珠——

恰似春风暖藏家

次仁巴珠为驻地小学生辅导功课。李国涛摄

“阿酷巴珠(藏语,意为巴珠叔叔),祝您节日快乐,扎西德勒!”10月1日,国庆、中秋双节同至,西藏山南军分区宣传保卫科科长次仁巴珠收到一份特殊的节日祝福。

发短信的藏族女孩名叫吉宗。电波跨越千山万水,从四川省成都市飞至西藏山南市。收到1500多公里外的祝福,次仁巴珠十分高兴。

吉宗的家乡在山南市错那县卡达乡。父母体弱多病,家中繁重的农活一度压在吉宗瘦弱的肩上,她难以专心学习。2014年,次仁巴珠了解情况后,组织卡达边防连官兵,义务帮助吉宗一家干农活,还定期安排军医为其父母体检。今年9月,吉宗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交通大学。

像吉宗一样,近年来,次仁巴珠共资助4名贫困学子,其中2人考上大学、走出大山。他还协调军地,建立3所军民鱼水小学,组成军地助学对子200余个,累计对口帮扶300余户贫困家庭。

让更多穷苦藏家娃享受到优质教育,是次仁巴珠最大的心愿。而这一心愿,缘于自己的亲身经历。

42年前,次仁巴珠出生在山南市错那县一户农牧民家庭。在西藏民主改革前,他的祖辈代代是农奴。到了上学的年龄,因家乡地处偏远,次仁巴珠无处求学。为此,驻军官兵为他和其他小伙伴,开设“8人小学班”。在众多“兵老师”帮助下,勤奋刻苦的次仁巴珠考上军校。

大学毕业,次仁巴珠毅然放弃留校机会,返回家乡。他利用语言通、环境熟的优势,向藏族农牧民宣传党的好政策。从此,戎装藏家娃成为军地连心人。

“从1户3人,到67户234人,曾经的‘三人乡’变成如今的边境小康示范乡。”玉麦乡党委书记达娃说,“这里面,也有巴珠的一份功劳!”

玉麦乡封山期长,每到冬季,蔬菜供应困难。次仁巴珠积极协调资金,为乡里建起4个标准化温室大棚,利用有限空间种植10余种果蔬。自此,玉麦乡结束了不产蔬菜的历史。

想要奔小康,还得让村民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。2019年4月,47户“山外人”搬迁到玉麦乡。初来这里,由于缺少耕地、牲畜,部分村民生活相对困难。次仁巴珠想到,玉麦旅游资源丰富,游客住宿需求量大。在他倡议下,山南军分区和所属边防团筹措资金,帮助贫困户开办家庭旅馆。

作为山南军分区脱贫攻坚负责人,次仁巴珠奔波忙碌于全市多个乡村——

隆子县格西村的手工业作坊,生产效率低,销售渠道狭窄,见不到收益。次仁巴珠帮助筹措资金,建新厂房,购买纺织机。一年下来,格西村增收20万元。

曲松县邱多江乡放牧点,生活用水困难。在海拔4300多米的野外,次仁巴珠带人奔波6天找到水源。一个月后,饮水工程建成,汩汩甘泉情暖上千牧民。

……

次仁巴珠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的消息传来,村民们都为他感到高兴。在他们心里,次仁巴珠的真情帮扶就像和煦春风,带来浓浓暖意。

1234下一页尾页

谜画之塔

谜画之塔

其它 / 简体中文

谜画之塔 /

立即下载